合影
会议现场
张正彪副校长致欢迎词
刘骏校长讲话
签约仪式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5月30日,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三方工作会议在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顺利召开。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教授携全球事务处处长武成教授、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负责人韩昊英教授及联合实验室(澳门)负责人黄广副教授;埃武拉大学前副校长、HERCULES实验室主任、联合实验室(埃武拉)负责人António Candeias教授携HERCULES实验室研究员Ana Teresa Caldeira教授;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教授率联合实验室主任、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教授,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彦光,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耀文、副院长蒋宇等三方代表齐聚姑苏,共襄盛举。仪式由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建筑学院副院长吴尧教授主持。
张正彪在欢迎辞中指出,历经五年培育,中葡联合实验室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科教合作典范,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推动一系列遗产保护项目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科技部验收大考,他呼吁三方通力协作完善验收材料体系,并以签署补充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品牌协同、资源整合与任务统筹,为联合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他建议未来可聚焦“管理协同化、网络辐射化、学科融合化”三大战略方向,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联合葡语系国家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网络,推动建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跨界创新,切实服务国家文化传承战略。
刘骏对苏州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系统部署了“定位-机制-平台”三步发展战略:首先明确联合实验室在“文明互鉴”领域的定位布局,充分发挥澳门“中葡文化桥梁”与葡萄牙“欧非文化纽带”的区位优势;重点建立“政府-高校-机构”三方协作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管理委员会、定期协商等举措提升决策效率;最终构建葡语国家文化遗产协作网络,形成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平台。
在刘骏校长和张正彪副校长共同见证下,吴永发教授、António Candeias教授和韩昊英教授分别代表苏葡澳三方签署《联合实验室境内外三方一体化合作运行补充协议》。该协议在既有合作框架基础上作出系统性升级:通过统一品牌标识体系、健全常态化联络机制,重点深化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共育专业人才、拓宽学术交流、创新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标志着三方合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新阶段,为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机制保障。
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立足全周期发展视角,围绕“验收攻坚”与“未来协作”两大战略阶段展开深度研讨。吴永发教授在系统性发言中指出:联合实验室首轮科技验收工作标志着平台发展进入质效提升阶段,亟须构建三方协同推进机制;在未来建设中应着力强化科研数据共享、成果转化对接、跨境人才培养等核心领域的协同创新,特别是依托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的区位优势,重点深化与葡语国家的科技合作网络建设。
此次三方线下聚首突破协同壁垒,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对联合实验室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三方一体化运作迈入新阶段,为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