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度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报的通知
一、联合实验室简介
2020年,科技部批准苏州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埃武拉大学共同建设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建筑文化遗产领域的国家级新型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的设立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倡议精神,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建设原则,是根据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需求,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
二、资助领域与方向
根据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学术定位与科学目标,近期开放课题指南设立如下:
(1)文化遗产历史与理论;
(2)遗产保护新材料与工艺;
(3)遗产保护技术与数字化;
(4)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
(5)遗产保护教育与传播。
三、资助对象
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需2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的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优先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
四、申请办法及说明
1.申请课题须符合上述资助领域与方向。
2.申请人下载填写《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1)。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负责人签章。
3.开放课题每年集中受理一次,申请者应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0月15日,提交两份纸质版申请书,并将上述材料以PDF格式发送至:lish@suda.edu.cn。
【提交申请书命名: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姓名】
4.申请的课题由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审议批准,并书面或E-mail通知申请者本人及所在单位。
5.受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归本联合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科研成果按联合实验室有关要求进行标注。
6.开放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从批准立项算起。课题资助分为重点专项课题3-5万元;引导性课题1-3万元;自选开放课题经费自筹。申请者与课题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经费预算合理。
五、执行与管理
1.课题负责人须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成果及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使用进度应与课题进展匹配。
2.课题因故中断,无法继续进行;或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结题的,将停止或取消经费支持,报备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六、科研成果管理
联合实验室资助的开放课题研究成果,由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享。
1.开放课题发表论文时,在注明研究者所在单位名称外,应标注联合实验室名称,同时还应注明项目资助编号。具体如下:
单位标注。1中文为: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215000;英文为:China-Portugal Joint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cience, Suzhou, 215000。2中文为: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苏州215000;英文为: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Joint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cience supported b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Suzhou, 215000。其中必须有一项研究成果将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单位作为第一标注。
同时还应对项目资助进行标注。中文为: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资助项目(编号);英文为: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China-Portugal Joint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cience(No.XXXXX)。
2.申请(授权)专利:联合实验室须同为专利权人,且发明人须包含项目组成员;获奖成果:联合实验室须为共同获奖单位。
3.课题结题时须提交研究成果目录清单、复印件。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东会
电话:0512-65880205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C02-2203室
邮编:215000
附件1: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