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会议现场
陈国凤书记致辞
吴永发院长讲话
徐小乐书记发言
李彦光处长讲话
张正彪副校长总结发言
参观
参观
参观1月15日,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现场办公会在建筑学院顺利召开。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科技党委书记徐小乐,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彦光,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开强,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蒋宇,科研院国际科研合作办公室主任孟庆权、科研院平台管理办公室主任吴彬,建筑学院院长、联合实验室主任吴永发,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凤,学院副院长、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吴尧,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沈景华等联合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徐小乐主持。
陈国凤向学校领导一行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联合实验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院党委始终坚守职责,从人才支撑、资源整合到制度创新,全方位保障实验室的稳健发展。希望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在此次会议中,能够针对实验室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悉心指导,在政策扶持、机制推动及问题解决上提供更多支持,为实验室的持续进步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吴永发详细汇报了联合实验室的背景定位、建设情况和发展愿景,并针对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提出问题和建议。他指出,联合实验室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国际科技合作的最高级别平台,应坚持国家战略任务导向,担国家责、做国家事,为国家科技外交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服务。目前,联合实验室已成功通过综合绩效评估,正待进行现场验收。为了其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学校的鼎力支持。期望学校能在资源配置、学科交叉、校地合作和机制创新四个方面提供支持,推动联合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国际化研究平台、国际化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新质产业孵化基地。
徐小乐对联合实验室下一步工作方向作出指示。他强调,顺利通过验收是当前实验室工作的第一要义,也是实验室申请后续支持的先决条件。在验收准备工作中,必须深化学院与实验室发展的融合关系,集中呈现实验室项目实施和平台建设的关键性成果。其次,应多元化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争取更加稳定的资金保障,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动力,为苏州的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彦光指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是国际合作交流处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港澳台交流的重要内容。他强调,国际合作交流处将努力为联合实验室争取学校国际化战略中的各项资源,协助实验室与政府外事办公室沟通对接,争取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在提升实验室国际影响力、促进科研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为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参会人员围绕联合实验室建设配套政策、资金及其他支持措施等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举措。
张正彪在听取汇报和交流后作总结发言。他指出,联合实验室不仅是校内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建筑学院发展的关键项目,也是学校打造“大平台”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当前,联合实验室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高质量完成验收工作。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后,学校将统筹制定一揽子支持计划,积极调动和争取国际化资源,为联合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会前,张正彪副校长一行考察了联合实验室多个产学研用空间,详细了解实验室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运行管理和成果转化情况等,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次校长现场办公会的召开,充分展现了学校党委行政对联合实验室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下一步,联合实验室将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在加速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技术创新的同时,服务于学校学科交叉融合、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服务于苏州市古城更新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遗产保护新材料的研发以及国际化传播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