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建筑学院及联合实验室合作座谈会
张正彪主任、李翔书记、吴永发院长、陈国凤书记作发言报告
姚建林副校长总结发言
全体与会成员合影留念7月11日下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金螳螂建筑学院与“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材化部顺利举办。学校副校长姚建林,材化部党委书记李翔、主任张正彪、副主任朱健、李华,建筑学院院长兼联合实验室主任吴永发、党委书记陈国凤、副院长兼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吴尧、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沈景华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朱健主持。

张正彪对学院和实验室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学部和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已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学部在学科交叉方面进行了很多成功的实践,期待后期三方在技术研发、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通力合作,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三方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李翔与陈国凤分别代表学部和学院党委回顾了合作背景,并表示学部和学院党委将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三方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
吴尧就联合实验室的总体情况、科研动态、交流合作及未来展望进行汇报。材化部主任助理徐敏敏汇报了合作进展,并介绍了拉曼光谱技术在遗产研究的应用。联合实验室沈景华教授、吴捷副教授、王诗若老师以及实验室产业创新平台负责人史阳等也分别就相关合作研究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
吴永发感谢姚校长和材化部对于建筑学院和联合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并强调在当前时间节点三方应对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既定任务,继续坚持目标导向、有的放矢。同时希望三方合作能基于各自优势、在遗产修复、建筑新材料开发和高分子材料市场化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努力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拓展新领域、新方向,赢得发展先机。

姚建林对此次合作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三方合作的开展,是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益尝试,前期应聚焦项目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在完成既定目标后进一步探讨现代技术在文物修复上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他希望三方聚焦务实合作,在全校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同时强调三方合作要坚守人才培养初心,不断尝试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出更多育人成果。最后,姚校长指出双方的合作最终还是要回到“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主题,通过科学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不断凝炼亮点、特色,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遗产保护科学领域创新高地。

研讨会于北京时间18时左右结束。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