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评审会会场
吴永发讲话
团体标准立项工作汇报
评审专家讨论发言10月14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议通过线上形式召开,会议围绕《古建筑现状调查标准》(拟)、《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技术细则》(拟)、《既有办公建筑近零能耗改造技术标准》(拟)三项团体标准展开立项评审。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任魏颜朋、副主任黄春媚以及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吴永发,建筑学院副院长、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吴尧,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沈景华,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捷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黄春媚主持。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金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淳庆、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王薇、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杨淑燕、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田真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对标准立项进行评审表决。
吴永发对所有参会人员的出席表示感谢。他指出,苏州大学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的科研平台——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承载着国家对未来重大科技领域发展的殷切期望。秉持着“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的发展原则,苏州大学依托联合实验室资源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建设。此次立项评审会聚焦三项标准:《古建筑现状调查标准》(拟)、《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技术细则》(拟)、《既有办公建筑近零能耗改造技术标准》(拟),希望通过评审专家的共同探讨,对现有起草内容进行升华提炼,助推实验室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纪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究院院长助理张玲、苏州大学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捷分别就三项团体标准立项背景和立项依据、意义、编制目的、主要技术内容、编制计划周期及现有工作完成情况等作出汇报。
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内容,并对苏州大学前期开展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讨论,苏州大学本次评审的三项标准对我国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工作以及推进既有建筑可持续低碳的发展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未来相关学科及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专家一致同意评审通过,同时希望于明年底完成项目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