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致辞
时间: 2021-12-15  作者:   浏览次数: 2600

文化遗产,凝聚着先辈们智慧和情感,以建筑、物件、工艺与文化的视角鲜活地反映着不同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化遗产是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共享的瑰宝。在当代,保护文化遗产,既是对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促进现代国家社会稳定与团结的重要文化因素。当代“一带一路”依托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通过商贸、科技、文化等层面的广泛、深入交流,寻求共同发展。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与传播,是建设新时代“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也需在充分了解自身历史文化优势的同时,响应新的时代需求,以全球视野参与并引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的潮流。

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下文简称联合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于20209月第二批批准建设19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倡议精神,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实验室依托苏州大学,联合澳门城市大学和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合作共建,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建设原则,以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文化遗产材料分析与新型技术研究、城市与建筑的遗产延承与发展研究、传统工艺研习和创新工艺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联合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设6个研究院/所、3个基地(合作交流基地/产业创新基地/教育培训基地)、1个学术期刊及1个综合管理办公室,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在海内外成立5个研究基地、10个研究中心、20个研习基地及5个海外联络处。

联合实验室将联合更多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行业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致力于将联合实验室建成一个方向明确、集聚资源、共建共享、水平先进的国际化开放合作平台,建成一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创新成果的示范性窗口,建成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